看了《霍比特人之意外之旅》。故事非常简单,讲了中土最后一个矮人王国埃尔波尔被恶龙霸占,矮人们失去城邦后四处漂泊。多年后王子索林决定从恶龙手中夺回故土,组建了矮人军队(其实只有14人),一路过关斩将杀向埃尔波尔。

《霍比特人》三部曲改编自托尔金的同名小说,相较于之前的《指环王》三部曲,口碑差了些,豆瓣评分都在8.5分左右,而三部《指环王》都在9分以上。

影迷愿意捧场,多是冲着《指环王》去的。豆瓣电影相关评论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情怀”。

片名中的“意外之旅”,说的是主人公,霍比特人比尔博。此公生活安逸,某天和命运之神擦了一下肩,与甘道夫(矮人军队中的灰袍巫师)不期而遇,被选中成为矮人军队第14名战士,不情不愿跟着踏上冒险之路。

电影以比尔博的心路历程为明线展开故事。起初,他并没有答应甘道夫的冒险邀请,闭门谢客,甘道夫自作主张将矮人军队的聚会地点定在他家——一场盛大而狼藉的聚会。比尔博生气而无奈。聚会结束,在听王子索林和其他成员的谈话过程中,比尔博被环绕在大家身上的英雄主义光环打动,动了一点心,但在大家让他签合约的时候,他还是拒绝了——哪怕甘道夫以他战功赫赫的祖上给他施压,他也没答应——但他心动了。

那个晚上结束在一首歌谣里——多说一句,配乐实在太好了,让那首古老的歌谣撼人心魄——比尔博坐在旁边的屋子里,认真听着,面色凝重,心事重重。

第二天,比尔博醒来后,大家都走了。他说“太好了”。然后笑脸一下收敛,落寞爬上两颊,目光移向合约,盯在该他签名的地方。

下一个镜头,比尔博背着行囊,手里拿着飞舞的合约,一路小跑追上了矮人军队。这时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对马毛过敏,比尔博打了个喷嚏,发现忘了带手帕。他希望大家能回去和他一起取手帕。

这时甘道夫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要习惯不带手帕的日子,现在家园已被抛在身后,而世界正在眼前。

到这儿,影片过了40多分钟,才真正进入冒险历程。后面的故事精彩纷呈,但我最喜欢前面这40多分钟,因为他用奇幻的外衣,讲了一个北漂青年外出闯荡的当代故事。

北大博士林品在豆瓣时间开了一个音频专栏,讲奇幻文学。说到托尔金的《魔戒》时,他提到了“视野融合。”

在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领域,重点就是研究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反应,被称为接受美学,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叫做“视野融合”。

“视野融合”提示我们: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是由作者锁定的,并不能封闭自足地超脱于历史的演变;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创作活动和阅读活动的跨时空交流之中,在读者的当前视野和作品的过往视野的相互交融之中,持续不断地生成的。

文学作品如此。影响作品亦如此。《意外之旅》前40分钟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一下就让我看到身边的很多人。安逸的生活,不愁衣食,家庭幸福,稳定、规律、一成不变,就像比尔博。内心深处虽时有躁动,但他们享受这种安逸。他们想但是无法下决心跨出冒险的第一步。

甘道夫来了,带来了即将踏上冒险征途的矮人军队,巨大的财富、赫赫的荣耀、丰富的经历向比尔博招手,经过内心反复纠结,他终于跨出了那一步。跨是跨出去了,但是他心里还是舍不下。还记得前面说他要回去拿“手帕”吗?“手帕”所代表的旧的生活和习惯还在羁绊着他,甘道夫读懂了他的内心,甘道夫对他说那句话,其实真正想说的是:把家园抛在身后,专心探索新的世界。

然而,谈何容易?在冒险之旅中,比尔博经历了自我怀疑、队友的怀疑,好几次想回头,回到过去的旧生活和旧习惯。而对于身边的很多小年轻(包括曾经的自己),他们没有遇到甘道夫和矮人军队,都不曾跨出过那一步。

约瑟夫·坎贝尔说,英雄的成长都遵循着同样的模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启程、启蒙、回归。他把这个模式称为英雄之旅。其中“启程”这个部分包括历险的召唤、拒绝召唤、超自然的援助等。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总会经历很多次“历险的召唤”,当然我们也会很多次“拒绝召唤”。比尔博一开始也拒绝了,但最终踏上了他的“英雄之旅”。

当英雄面对前方的未知,还没有为踏上旅程做好准备的时候,导师的角色就会出现,帮助英雄完成从内心到外在的准备工作,包括保护、引导和训练,甚至是赠送魔法礼物,让英雄获得知识、自信和必要的武器,用来克服恐惧,开始冒险。最重要的是,导师会在英雄拒绝召唤的时候,在他的屁股上踢上一脚,直接把他送上征途。坎贝尔把这个阶段称为“超自然的援助”。

写到这里,我突然深刻明白了“乱世多英雄”这句话;同时也明白了,在太平盛世,普遍缺少“超自然的援助”的情况下,要想走出自己的一段“英雄之旅”,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