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是个人就有说话的需求。除了说「有用」的话之外,人们也需要说废话。微博是个用来向朋友乃至整个互联网喋喋不休倾倒废话的平台,但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废话实在太废了,废到自己都不好意思让别人看到,这就催生了微博——以及朋友圈、豆瓣广播等——种种「某某可见」的废话权限管理体系。

然而这依旧不够。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来说,朋友圈和微博始终是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无论隐私状态是「仅自己可见」还是「所有人可见」,只要进入这些平台,你就感觉自己光着屁股来到了沙滩上,哪怕披着隐形衣,熙熙攘攘的围观群众依旧在对你施加压力。这样一种「有人看着呢」的心理暗示,使得你无论如何也没法放飞自我,畅所欲言。

那么,哪里有专供人说废话的「私人微博」,只包含一个朋友的「朋友圈」,乃至没有任何人际互动的「广播」呢?

我开始感到这种需求,是因为用了一段时间的 flomo。虽然最终也没输出啥成果,但那种随时随地、想说就说的体验,委实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欲罢不能并非来自什么「知识的复利」——而是单纯的畅所欲言、释放自己话痨本性的快感。

然而 flomo 是付费产品(虽然免费也可用),而且数据在自家的服务器(而非本地或自己的云盘)上,至少对我来说,总归有点不安稳。我于是开始寻找更好的选择。

「私人微博」的标准

在试用和评价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点: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私人微博」应用具备怎样的功能属性?在厘清我们的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功能之后,我们才能开始一种有的放矢的评估。

我想,既然名叫「微博」,轻量化必然是这些产品的首要属性,最好是能做到打开就写,关闭即存。我就因此放弃了一款我很喜欢的卡片盒应用——元思笔记

另一方面,碎片化也是微博类内容的最大特点之一,所以像印象笔记,乃至 obsidian 这类「写作应用」都不大适用。毕竟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文档」而非「条目」,而文档本身就给人一种「大干一场」的正襟危坐感,面对白纸一样的干净页面(下文中的应用都不约而同地把编辑器设计成了输入框或者拟物样式,来减轻这种「空白感」),很容易让人痛感脑子里那几句碎碎念的废话属性,进而丧失记录的意愿。

再一个就是页面的视图,flomo 已然做出示范——那种像真的微博一样的瀑布流视图,一个简单的下滑手势,就能对往昔记录一览无余,无疑最适合碎片信息的回顾。

再再一个,锦上添花的,就是 UI 要清爽,手感要顺滑,要有一种光看着、摸着就想说点什么的感觉。碎碎念的应用场景,一天可能会出现十几次,而且记录起来也是很看心情的。如果每次使用,扑面而来都是花里胡哨不明所以的操作界面,慢慢地你可能就连打开都不想再打开了。

下面就是我根据这几个标准,初步搜寻和筛选的结果。因为是从个人使用的角度出发,所以仅限于 IOS 平台。

iNote

关键词:全能,拟物风

这款应用出自 iOS 平台的老牌开发商 iDaily Corp. 之手。他们的其他产品,诸如 iDaily、我的天气等,在 App Store 里也都颇受欢迎。

点开软件,UI 漂亮的拟物风格使人不禁想起另一款经典产品——锤子便签。

有没有点锤子便签那味儿?

但同时,顶部类似微博的输入框,以及更繁复的拟物细节,又使它比锤子便签多出了一份亲切感。

基本的组织逻辑是笔记本 →主题 →笔记,同一主题的笔记可以合并导出成图片、txt 和 pdf 等。当然,如果你愿意,完全不管笔记本和主题分类也可以。

在输入方面,iNote 提供了赏心悦目的富文本编辑器,复选框、粗体、高亮等格式一应俱全,同时也支持插入照片和手写。在我列举的这几款应用里,它的编辑器目前是最完善的。

同时,因为提供了「快捷添加」的小组件,iNote 实际上也能做到「打开即写」的体验。

这款软件有内购解锁项,但仅限于自定义封面、密码保护等辅助功能,编辑、同步(实际是备份,而非实时同步)和导出这些核心功能都可免费使用,可以说保持了开发商一贯的良心策略。

 

片语

关键词:打开即写,简洁轻量

或许是比上面的 iNote 更适合这个话题的存在——虽然在单纯的功能层面略有逊色,但它胜在简单,轻量。一打开应用就是输入框(跟下面提到的 Writeathon 有点像),只管写、保存、关闭;清爽的界面上,除了内容和时间戳,啥也没有。

没有标签,没有文件夹,连导出的选项也没有。

这款软件目前最大的软肋还是部分基础功能的缺失。至少,对私人内容的承载者来说,方便易用的导出功能还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真正的「打开即写」外,应用还有个亮点:打开设置页,会看到有个「曾经的想法」选项。但由于尚未使用足够长的时间,我还无法确定这个功能的实际用途。顾名思义的话,大概类似于 Day One 等一众日记软件的「那年今日」吧。

综上,片语目前的逻辑非常清晰——不搞严肃的写作,不做高大上的「知识复利」「日拱一卒」,甚至编辑器都没给你提供什么多余的格式,就是个简简单单的、留给你碎碎念的地方而已。

应用目前免费无内购项目,很适合拿来试手。

 

Monolog

关键词:双链,回顾

严格来说,这款应用不该称作「私人微博」,因为它显然是用来对标 flomo 这类卡片盒笔记的。

flomo 有的功能大部分它也有:嵌套标签、热力图。

一些 flomo 没有的它也有:纯文本导出、更完善的回顾机制、买断制等等。

当然,它也有赶不上 flomo 的地方,主要跟服务器有关。Monolog 用的是 iCloud 同步,所以没有全平台,更没有微信接口。

相较于 flomo,Monolog 最突出的特色应该就是完备的回顾机制了(但或许也因此失去了 flomo 那种简洁清爽感),它甚至把回顾的入口直接设在底栏,点一下就能看到自己写了多少条目、每日频率怎样,以及各标签的细化情况。

再点一下「每日回顾」,则会以卡片的形式回顾之前记录的内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onolog 的「评论」功能(可对应为双链笔记中的「块引用」)似乎也比目前的 flomo 来得「优雅」些,有点像是微博和各类社交应用的「转发」,用着相当符合直觉习惯。

总的来说,用 Monolog 来「写废话」似乎有点屈才,但的确可用,因为上述基本功能它一个也没落下,UI 也挺好看。

如果你是苹果全平台用户,那么在 flomo 之外,或许可以考虑下这个更便宜却又保留了 flomo 大部分基本功能,甚至还有所突破的选项。

Monolog 目前是免费下载,应用有内购项目,可解锁同步、统计图等功能。解锁费用 45 元(2022 年之前还是 25 来着……),倒也不算太贵。

 

极简日记

关键词:多样化记录,魔法按钮

这是一款名叫「日记」却更适合用来碎碎念的应用。

作为「私人微博」,跟 iNote、片语这类应用比起来,极简日记的最大区分点或许就在于多样化的记录维度。

在极简日记中,一个条目由「内容」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内容输入框中记录一件事情,再在评论输入框中抒发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同时,除了时间戳、标签这种基本属性外,每个条目还自带两种很特别的内容维度:「评分」和「心情」。前者分为一到五星,后者则由各种 emoji 体现。

在设置完成后,浏览界面是这样的:

是不是有点像豆瓣的书影音条目?

这两个独特的记录维度,使得极简日记极其适合用来存储那些情绪化的零碎内容,简言之,也就是我们说的碎碎念了。

此外,页面底部的那个加号按钮也值得说道一下。

它有些类似于 things 3 的「魔法按钮」,只要按住它,拖动一下,就会出现几个快捷跳转项:前一年的今天、后一年的今天、前一天、后一天和今天。用惯之后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手感——如果开发者能给这个按钮加上触觉反馈,想必效果会更好。

极简日记目前的定价策略同样是免费下载+内购项目,内购为 60 元,比上述几个应用贵一些,但另一方面,它的确进行了一些有用的创新探索,提供了灵活的透视维度,更方便我们对条目的掌握和管理,如果有类似的需求,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

 

Writeathon(写拉松)

关键词:写作,全平台,年费

之所以把 Writeathon 放到这么靠后的位置,是因为这其实是个相当强大的卡片写作软件,由卡片盒模块而来的「私人微博」属性,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用这个软件去记录零星废话,怎么看都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但这只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你要说它能不能用,那简直太能用了,体验丝毫不输给上述四款「专业」应用。

移动端 app 可以设置成打开后自动弹出输入框——打开即写,get;

卡片盒的瀑布流视图,get;

整体 UI 也算得上美观,尤其更换字体后,编辑器界面赏心悦目;

除了这些基本素质外,Writeathon 还可以对条目进行评论,可以整合多个条目输出长文,等等——毕竟本职是写作工具嘛。

同时,它还具备一个上述所有应用都鞭长莫及的 bonus 功能:全平台(虽然目前桌面端还在开发)。

最关键的是,免费版用户的卡片盒只有一百条容量。也就是说,想拿 Writeathon 当私人微博是要付订阅费的——你真的愿意每年花一百块,只是为了找个地方碎碎念?恐怕大部分人都不会吧。

当然了,抛却这种用途,Writeathon 本身也是一款很值得推荐的长文写作应用——但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了。

 

结语

倘若你也对那些挥之不去的小想法、小情绪抱有某种「敝帚自珍」的感情,那么,来试试这五款碎片化记录工具吧。无论吐槽、记事还是「不管怎样我就是想输出点东西」,这些工具足以收拢你在 「正经事务」之外的一切琐碎与零散。

所谓「私人微博」,固然没有「知识复利」「终身学习」听来那么高大上,但这些瞬间的气味、温度和触感,又何尝不是我们生命最真实的切片呢?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年度回顾、好物推荐…… 更多精彩尽在 少数派 2021 年度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