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充满变化、挣扎与重塑的一年。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交方式/结构的转换、独处时间的增加、第一次(正式)实习... 变化中充满着机遇与挑战。2021 无疑是具有过渡性和建设性意义的一年。无论是从人生观、世界观到职业方向、专业技能,或是细化到分析问题和定断选择的方式方法 —— 作为社会个体而所拥有的大多数特征,无论偏好与否,在这一年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完善与精进。但这绝不是带有任何终极性意义的一年,生活中还充满着许多的未知,疑惑和问题也是数不胜数,但也正是因为还有着这些有待探索和解决的事物,才推动着我不断获取信息并创造价值... 刚迈过了转折点,现在正渐入佳境。
We are only 1% of the progress bar. -- Brian Armstrong
开始与结束
一段旅程的结束,和一段新征途的开始。宏观地看待生活,但也时不时会对各种细节琐碎产生深切的感受。此起彼伏但乐此不疲。如果用几个形 容词来描述我的 2020 的话,它是从坚硬、透彻到刺激、尖锐并以活波、明亮捎带一些忧郁结尾的。晃晃荡荡又一年,但这一年尤其值得记录。周遭人、事、物产生的巨大变化一定程度上迫使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许多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选择。当下还很难评判哪些是好的决定,哪些选择又或许是存在弊端的... 在 2022 年的开端记录下目前的想法/进展,希望对未来的自己有启发的作用。
时刻保持理性与坚定着实不易,正因如此生活才充满乐趣 —— YOLO (You only live once.)
憧憬与现实
一月初写完了 2020 年的回顾文,也是 2021 年发布在博客上唯一的一篇文章:
当然也有着几个「理想化」的 New Year Resolution。即使是站在 2022 的结尾来看,完成这些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听起来很可行...
- 2021,读书人,不焦虑
- 爱上运动
- 分享读书的思考
- 好好学英语
- 20+ 期播客
- 90%+ GPA
- 月度提案
- 年中总结
以下是它们各自的完成状况:
读书人,不焦虑
Peer Pressure 稍微有所缓解,但毕竟从前深受其害,2022 仍需持续寻找更有力的理由和更完善的思维模式以摆脱同辈压力的困境。最好的情况是能将终极目标更进一步,使 Peer Pressure 成为激励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将压力转化为内驱力,那就再好不过了。
If you know how quickly people forget the dead, you will stop living to impress people. —— Christopher Walken
健身与运动
2B 这学期的上课期间每周都给自己安排的室内 Hiit 运动,周末有时也会打打羽毛球。后半年到了加拿大,工作、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让运动的机会变得愈发稀少,这么一算有大概 5 个月没有进行任何的运动了。又在企图找借口逃避了:) 希望 3A 的学期里能重拾运动吧,说不定也能交到一些一起打球的朋友?
读书与思考
这一年读书仍然很少,到了加拿大后将阅读的书本语言换到了英文;加上文化环境的改变和疫情导致的人际交流的减少,让本就有所退化的中文语言表达能力愈发恶化。从这篇总结的写作手法、用词中也许就能看出这一点。新年里也许会开始尝试用英文写作、播客。在此之前我仍然还需要大量的词汇、手法和思维方式的积累养成。读书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以下是最近正在读的一些书,大部分是 Kindle 电子版:
-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 (→)
- 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es (→)
- Token Economy: How the Web3 reinvents the Internet (→)
- The Internet of Money: A collection of talks by Andreas M. Antonopoulos (→)
- Mastering Bitcoin: Programming the Open Blockchain (→)
- Web3 - The Decentralized Web - The Complete Guide: Why the Decentralized Web3 is The Future (→)
还有一些准备读的书:
- 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 (→)
- Mastering Ethereum: Building Smart Contracts and DApps (→)
-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 (→)
-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
- 和一些小说,TBD
自从 9 月开始来到加拿大后,适应环境、处理工作问题、职场人际等挑战就不停地在刺激着我尝试去做许多跳出舒适区甚至人生「第一次」的事情。本就在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自我感觉稍显愚昧的我,几乎毫无准备地从国内跳了一个庞大、陌生的国家和城市,骤然失去了旧友的陪伴、父母的照顾... 第一次在非母语环境下生活与工作、第一次参加公司的聚会、第一次独自处理签证/疫苗/社保/银行/信用... 回想起也确实有一些失眠的夜晚被各种压力和挑战压的有点喘不过气。
于是我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自我调整的思维模式,在舒适区的边缘鼓励自己不断地试错、总结、沉淀,时不时给予自己一些临时的「虚假」自信,暂时降低对某个挑战难度的认知。久而久之,我开始发现虽然这么做能刺激出许多行为和态度上的突破,但其副作用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想象的空间、消极地影响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的行为表现与 达克效应 中所描述的负面形象近乎完全匹配...
越无知的人越是自大,经验和阅历越贫乏的无知者越是会做出幼稚的决定 (The Beginner Bubble)。
去读书、去经历、去感受、沉淀也许能帮助自己避免成为那些「缺乏自知之明且自我膨胀」的庸人愚者。
也许是因为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无知的人总是能对大多数的事情侃侃而谈、确信不疑,真正富有想象力和能力的人们却常常陷入纠结与自我怀疑的困境,表现得有些优柔寡断...
英语学习
除了在课堂、教材中学习学术英语外,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不断的试错、积累 Native Speakers 的用词、语句也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我觉得最有效和实用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有这些:
- YouTube 上 Vlog 类型的视频
- 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s/HBO 美/英剧
- 英文原音 + 英文字幕
- 记录一些常用/可能有用的 Phrases/Words/Expressions
我在 Todoist 上有一个名为「Collection of Daily English Phrases」的项目,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也绝对不是什么最佳实践,但是经历了几次公司聚会/社交活动后才发现这个列表时不时真的能提供一些帮助:
有关英语能力培养的另一点是有关态度/沟通方式的。经历了几年的外教/教授的课堂和美剧的熏陶,或多或少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对语言的理解和积累,我开始发现也许我们离流畅的表达之间的差距只是在于是否有「说出口」和「不怕说错」的自信。初到国外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做足准备再与别人开启一段对话。但即时、自然的沟通环境和演讲表达大相径庭,通常情况下在对方会持续、快速地向你需求反馈。要达到如同母语环境下沟通流畅度,也许沟通的方式方法也需要转换到一种与母语沟通相匹配的模式。于是我渐渐开始强迫地把自己放到一些要求即时反馈的语言环境下 (比如问路、咨询问题等前不做任何准备直接开始对方的对话 :),然后企图刺激出如同母语表达一样的依靠下意识的表达机制。目前效果还算可观,希望长此以往能效果能更令人满意。当然,也有许多的时候对话还是会以尴尬收场。我其实很难理性地面对尴尬,如果可能,我是非常不愿暴露出自己的问题的。但今年也算是逐渐培养起了对这一类情况的应对能力,对「勇于试错」的意义有了新的解读。
If you are not failing, you are not doing it right.
20+ 期播客
哈哈,甚至没有稍微靠近实现这个目标。今年做了一期 Known Unknowns 播客,和高中同学 Leon 简单聊了聊写博客的事。就这一期而言,也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目标效果。最终好像也没能引起 Leon 对写博客的兴趣。不过这一年中虽然 Leon、Levi 和我都去到了不同的国家/城市继续着各自的学业/工作,但是我们之间的沟通一直在不间断不定时地进行着。周末或是某个工作日的晚上,我们乐于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互相分享近况,时不时也会探讨一些人生、社会相关的话题。Discord 没有内置的录音功能,所以录音的流程稍微复杂一些,于是许多的讨论和内容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有这些可以谈心、时不时还能排解困难甚至发泄抱怨、倾诉想法的朋友,于我而言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特别是生活在异国他乡,缺少关心、沟通和陪伴时,这些友情显得愈发珍贵。除了日常的寒暄外我们也时不时会讨论一些稍微深刻一点的话题,通常也会激发出一些建设性的辩论。声音和沟通的力量仍然在积极地影响着我,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机会记录和分享它们带给我的收获,也希望能与更多兴趣相投的灵魂产生联系。
说到播客,今年我也继续在听各种播客,英文与中文。收获良多,在这里也列个在听的播客的表:
- Coinbase: Around The Block
- Coinbase: BUIDL Crypto
- Talks at Google
- The Stack Overflow Podcast
- Design Details (已在 Patreon 订阅)
- Syntax - Tasty Web Development Treats
- Front End Happy Hour
- Above Board
- Y Combinator
- 商业就是这样
-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 一派·Podcast
- 不合时宜
- 谐星聊天会
- 狗熊有话说
- 创业内幕
- 不成气候
- small talk
- 浅薄的假象 (基本正常)
- 疯投圈
9 月到加拿大之前主要用小宇宙 App 听播客 (中英文),来加拿大后开始主要使用 Google Podcasts App。小宇宙的年终报告说这一年大约听了 100 小时。
学习与目标
90%+ GPA。单看 2B 这一学期,并没有达到 90%+,但是所有大学课程的 GPA 是在 90+ 的,也算是达成了这个目标吧。哈哈...咳。随着学期的推进,课程也会变得更难。虽然不太可能,但是 3A 也会尽力保持 90+ 吧。
说到一些没能实现的目标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今年总是听到朋友/家人在评论说我很多时候想问题有些过分「理想化」了,做事的态度、想法、方式缺乏对社会、欲望和人性的理解。秉持总结反思的精神,不可否认,很多时候我思考的角度和提出的观点确实附带了许多的假设,其中的一些与较实际情况有着一定的差异,实现起来也许也不太容易。
每一个决定或选择面前,基于具体情况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通常偏好采用基于「时间」这个自变量为基础的思路构建方式:
- 短期目标。寻找时间、物质等成本限制可尽可能达到的最优解。
- 长期目标。对于这一类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选择和决定,应该有长线性的思考、尽可能全面地分析可能的更深远的影响。
设置短期目标时应避免「理想化」,应对资源限制的一个好方法是尝试构建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并广泛地试验不同的途径和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创造信息并收获资源:
If you are not sure what to do, do anything. Action will produce information. -- Brian Armstrong
大部分人倾向于低估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难度,而高估长线发展、持续投入所需要的努力。正因如此,对于长期目标而言,决定应该做得更谨慎一些。
Most people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one year and und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ten years. -- Bill Gates
我们都欣赏坚毅的品格,但自控/内驱力大多数时候是被过分高估和依赖了的。有时只有建立起一些系统化的机制才能保证目的的达成。如果想早睡早起,那就多设几个闹钟;想避免贪吃零食,那就别买巧克力;不想一边上班一边看剧摸鱼,那就别冲会员;不想写脱离低可读/维护性的代码,那就选择一套风格指南并配置好 ESLint, Prettier 和 Commitlint... 期望设低,让自己处于 Under promise 的状态,然后尝试每次都多做一点点 (Over deliver)。
当然会有反对的声音,每一个决定都可以被辩证甚至推翻,错误预期也是时常会发生的事。付出努力却迟迟得不到回报时,保持「短期消极主义 (Short term pessimistic),长期积极主义 (Long term optimistic)」的态度。问题关键是在于你是否有「不可磨灭的信念」。要知道的是革命者、创新家所具备的不只是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精神。在任何现实的面前,得有是勇于接受和面对的纪律与毅力。现实是,大多数人其实对你没有什么乐观的期望。正是如此,评判和反对的观点当然也不能忽略,并且应该更加严谨地审视他们。然后思考、分析,最后通过努力避免这些弊端、绕开可以避免的陷阱。
You've got to have the faith that you will prevail, as well as the discipline to accept the immediate reality, whatever that might be.
7, 8. 这两点我们还是在 2022 走着看吧,哈哈哈...咳
不进则退
实习
9 月初至 12 月底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实习,公司叫 Bitbuy,一个中心化数字货币交易所。目前只服务于加拿大本土,是加拿大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之一),有自主开发的交易系统和比较大量的 Liquidity,价格相对其他本地交易所通常会低一些。职位是初级前端开发 (Junior Web Developer)。初创公司,负责网站前端的团队在我刚到时总共只有三人,后来逐渐扩充到了 7 个人左右。入职前期主要帮助公司做了一些 UI 组件、样式修调和修复各种表单、验证、状态等存在的 Bug,内容只涉及一些常规的 React 使用,没有什么挑战。主要的成果是从零制作了目前在 Bitbuy 首页的手风琴 (Accordian) 组件、重构了在账户等页面使用的弹窗 (Modal) 组件等。
之后尝试在每个月一次与团队领导的 1 on 1 会议上争取了做更重要一些的项目,秉承之前做个人项目的「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的态度,着手策划了一个帮助团队更新技术栈、减缓技术负债的新项目。项目主要涉及升级 Gatsby 框架从 v2 至 v4、采用 Monorepo 模式和 NPM Workspaces 重构项目结构、拆分整个网站为 3 个单域名下互通的子站点并部署至 AWS Amplify (旨在缩短子站点生产环境的站点生成时间)等事项。
技术
公司使用的是 Gatsby,一个静态网站生成框架。与我比较熟悉的 Next.js 不同,Gatsby 强调的主要特性是 SSG (Static Site Generation),在网站部署前通过文件路由和自定义函数生成静态 HTML 页面以供访问;数据获取如远程数据、网站元数据等都通过 GraphQL 进行,同样也是在部署前全部提前生成并插入页面。Gatsby 有插件的概念,对扩展框架功能的代码部分提供了一个更具有维护性和结构性的渠道。但也同时意味着框架的每个包含 Breaking Changes 的版本都需要插件维护者投入精力做更新。这是影响项目进展的其中一个阻碍。解决方案是「内部化」一些暂未更新 Gatsby 依赖版本的关键插件,Fork 到公司的 Github Organization,完成自定义后通过修改 NPM Registry 的方式在项目中使用。
Monorepo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结构,本质是将多个项目储存在同一个 Repository 里进行版本控制和依赖管理。不同项目之间可以通过引用进行代码复用,帮助实现项目结构标准化、版本发布透明化、降低重构成本等目标。Google 的代码库就是一个巨型的 Monorepo,通过 Bazel 进行管理。在 JavaScript 项目中更常见的 Monorepo 管理器还有 Lerna 和最近被 Vercel 收购了的 Turborepo 等。当然,如果项目结构和逻辑不太复杂、对版本发布管理等功能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和花时间配置这些管理器,直接通过 Yarn 或者 NPM 内置的 Workspaces 功能管理 Monorepo。
Bitbuy 网站部署在 AWS Amplify 上,Amplify 提供一个 Bot 与 Github Repo 关联以提供自动预览生成等功能。由于项目中所用到的数据源涉及获取来自 WordPress 和 Drupal 等 CMS 的大量用于生成页面的数据,每次 Commit 触发的站点生成都要花大约 20 分钟才能完成。部署操作会由 AWS 在新建的一个 Docker 上进行,年久失修的 Amplify 不支持缓存恢复的功能,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了项目最大的性能瓶颈。构想是拆分这些数据需求大的页面 (如博客等) 为子站点,通过 Monorepo 将站点的组件等代码共享。虽然由于时间限制最终没能将这个提案实现到生产环境,但最后的达成的初步成效是将站点生成速度提升了 4 倍。
Bitbuy 的实习经历让我有机会使用和熟悉更多的 Git 版本控制操作,比如通过 Git Flow 来可视化项目进展、简化团队协作,提高效率。之后我在个人博客的前端项目中建立了一套类似的体系:
每个新功能 (feature
)、Bug 修复 (bugfix
, hotfix
) 等操作都在新的分支进行,设置测试环境 (develop
, uat
) 所用分支和一个生产环境分支 (main
),通过各种 DevOps 环节所用软件/平台之间的 Integration 实现自动化的流程推进。
总的来说,在 Bitbuy 的工作内容挑战不大,可能由于受工作性质、岗位设定的限制,个人认为这段实习经历中无论是纯技术上还是开发方法论方面都进步甚微。但与团队的 Bonding、公司职场环境的初体验和参加的几次聚会和社交活动中我还是收获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视角。为 Bitbuy 工作的机会也给我提供了更深入了解虚拟货币、DeFi、Metaverse 等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契机。
区块链
区块链 (DLT) 技术给传统互联网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并正逐渐将 Web 2.0 推向 Web 3.0。去中心化的架构有着许多潜在的应用场景,分布式、不可改性和在全网达成「共识」的机制能极大的提高许多社会活动的效率。
**价值交换/流通 (数字货币)**。交学费,从国内用人民币购汇加币,再跨国转账至加拿大,整个流程效率低、手续费高,因为中心化的银行结算系统不可避免地需要执行一系列的繁琐流程:个人账户 => 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清算 => 他国中央银行 => 他国商业银行 => 他国账户。(如何快速低费率地将人民币 (¥CNY) 换汇成加币 ($CAD)) 比特币年交易清算额度首次超过了 VISA。
信息共享。国内接种/他省接种的疫苗需要再次向加拿大政府/所在省注册,申请凭据 => 上传 => 等待政府验证和核对凭证真实性 => 注册,完成这样的流程后才能拿到「健康码」然后开始日常的活动。二手车市场,有关所售车辆的关键信息如维修记录、保险记录、事故记录等对于买卖双方是完全不对称。即使有更具公信力的机构作第三方担保,也无法防止信息的纰漏和蓄意篡改。里程表篡改骗局导致美国每年超过 10 亿美元的损失。
NFT (Non-fungible Token) 的兴起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和文化行业的发展,画家/作曲家/歌手等各种内容创造者有了新的、更快捷、流量各大、受众更广的渠道去宣传、售卖作品和品牌。生态的成熟和虚拟货币的更广泛普及将意味着未来个人也可以实现 IPO,个人品牌的发展与其所发行的 NFT 有着直接的关系。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为社会组织架构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现今的资源分配模式加剧着阶级斗争、贫富差距等问题,DAO 借助区块链技术期望将权利返回给每个组织贡献者...
许多新的应用领域涌现,资本快速大量地注入行业内,还有更多的新事物正在酝酿...
A ship in harbor is safe, but that is not what ships are built for.
Snapod
2021 年里所做的对个人技术成长意义更大的经历是其实是开发 Snapod (snapodcast.com)。去年底做播客在发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国内播客生态刚兴起,播客托管平台还比较少见。想要同时发布至国内各大音乐/有声平台 (网易云/QQ 音乐/喜马拉雅等) 并提供 RSS 地址供国外平台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Pocket Cast 等) 以及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小宇宙,海盗电台等) 发布和订阅的话,只能手动得去每一个国内平台进行创建播客/上传节目/填写描述/分段标题/略缩图等一系列重复的操作,然后使用某个国外的播客托管平台生成 RSS 地址。最初「已知未知」使用的免费的托管平台 Anchor (https://anchor.fm) 上传/加载速度慢以外,播客音频链接还会被墙导致无法加载。种种痛点有待解决,于是 Snapod 作为我又一个 Over-engineering 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网站做多了想学一学如何使用 Web 技术通过 Electron 写桌面软件,于是决定了将 Snapod 打造为主打桌面应用程序的产品。后来又想学学如何同样用 Web 技术通过 React Native 做移动端 App,于是又往 Snapod 的 Roadmap 中增加了手机端软件的开发计划。目前桌面端软件自从上半年做完主要逻辑和客户端雏形、开放内测申请后就没有什么重要的进展了,React Native 也自然是还没开始学... 但即使时间和精力愈发受限,我也希望能将 Snapod 的生命周期进行到,至少作为一个 Side Project,令人满意的程度。
其实 Snapod 的后端的设计和开发是按照当时我所理解的最接近「企业级」的标准来设想和完成的。Snapod 可能是我做的第一个稍微有一丝 Product-Market Fit 的产品,我希望能在打造基础的时候就将代码在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尽可能考虑周全,以便于今后如果真正实现了积极的发展、向企业级产品过渡时能更流畅高效。
Snapod 让我有了许多在产品细节和设计方面的新思考和新尝试。比如:接口的设计。Snapod 组合了 REST API 和 GraphQL,REST API 提供无需身份验证的服务 (注册、登录、找回密码等),GraphQL 为信息列表/提交/修改等数据结构复杂、密度较大的接口提供需要身份验证 (JWT) 的服务。部署在 AWS Elastic Beanstalk 香港地区。正在尝试将 GraphQL 请求使用 GraphCDN 代理,GraphCDN 提供缓存、请求数据分析和预警等实用功能,但国内访问速度还有待测试。
安全、设计模式。JWT、接口限流 (Rate Limit)、跨域 CORS、PBKDF2 密码储存、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Prisma (数据库 ORM) 等。
同时还顺带学了学 Redis 数据库的操作,并为 Snapod 的播客提供节目播放数据 (按年月日、无限长时间段)、听众地理位置、收听设备等数据的收集和呈现。但存储和读取这些数据的方式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有计划用其他语言和数据库重构这一部分的想法。更多信息可以访问 Snapod 的官网查看,欢迎加入内测名单。
桌面客户端采用 Electron,React,Tailwind CSS 开发,为了让软件尽可能顺畅 (毕竟是 Chromium based) 且与原生客户端体验类似,目前还有许多的细节、UX、完善代码可扩展性的工作需要完成 (i18n,夜间模式,React 状态管理,自动更新,文件 CDN 等)。
将 Snapod 完善到令人满意、能发布内测/公测的程度时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或者录播客来仔细谈谈这个项目。
除了 Snapod,2021 年没有做什么其他有趣的项目,甚至现在到了 2022 年初感到有一些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欲的窘迫。希望 2022 能找回状态,确认新的目标。
从 Bitbuy 领到的电脑是一台 Windows 的 PC,可能是我的日常工作内容有些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实习期间摸鱼尝试了一些新事物。比如企图用 Vim 代替 VSCode。自然也就接触了许多 Linux、Shell 等软件的调整与配置,如 WSL, Tmux, Neovim, zsh 等,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可能会写一篇 Windows 的编程环境配置博客作为记录和备份。
漫漫长路
(非投资建议)
Bitbuy 的经历不只引起了我对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兴趣,从数字货币到 NFT、DeFi 再到各种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和玩法,探索的区域也延伸至了传统金融领域。实习让我有了一段时间的稳定收入,生活开支之外还能有一笔不多不少的能自由支配的钱。借此契机,2021 年里我开始了在理财与投资方面制定计划的尝试。
目前的计划涉及三个大的方向:股票、基金和数字货币。股票方面,由于工资是以加币发放的,所以主要投资的是美股和加股。可能由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货币流通管制政策开放,加拿大交易平台 Wealthsimple 上可以直接通过加币同时购买美国和加拿大的股票。加拿大提供个人可开通的针对不同用途的投资账户类型,具体可参照此文章。最适合个人小额投资的类型应该是 TFSA (Tax-Free Savings Account) 免税账户。首年可以投入最多 CA$ 75,000,之后的每年无需缴税但有非固定的投资金额上限,超过部分会有罚金。
股票
个人经验和水平限制,股票方面我只选择了大公司和科技行业里过去一年里的发展快速的一些企业,大型科技企业如:
- Apple (APPL)
- Amazon (AMZN)
- Meta (FB)
- Google (GOOGL)
- Microsoft (MSFT)
它们是创新和新科技落地的主要渠道,「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也时不时能有可观的增长。当然 Meta 的新布局导致其估值大跌 ~20% 的事情也可能会偶尔发生,但个人既然已经做了继续深入 Web 3.0 (未来也会积极探索该领域的职业可能) 的选择,自然还是选择相信 Meta 能持续促进其生态的完善和技术的发展,将 Metaverse 实现。
我们正迎来的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动荡的一年,所以也布局了几个即使在 Economic Recession 阶段也能保持稳定的传统行业投资选择:
- Berkshire Hathaway (BRK.B)
- Coca-Cola (KO)
- 指数 ETF: Vanguard S&P 500 (VOO)
去年增长势头可观的几个企业:
- Coinbase (COIN),大多数人初探加密货币投资的 Go-to Choice;
- Tesla (TSLA),电动车、新能源、SpaceX 和现象级 KOL 马斯克;
- Netflix (NFLX),近 10 年内最高增长的股票之一 (增长 4200%)。
基金
直接购买股票是更快速和精准的投资获利方式,但风险和时间成本也更多一些,所以我也在购买和定投一些国内的基金。中国在 2020 年提出了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和环保行业目前是一条稳定发展的赛道。虽然 2021 年底市场动荡,但个人认为应该保持理性,正常地持续进行投入即可。我在投的几只基金是: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东方新能源汽车、西部利得碳中和。新能源之外,企业向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的发展和转型也可能是其衍生出的未来会受到更多关注的方向。南方和大摩在售 ESG 主题股票基金。此外军工和医药方向的几只指数基金也在关注。
加密货币
数字货币方面,OKX 是我一直在使用的交易平台。Handshake 刚上线时对所有使用过 SSH 提交代码的 Github 用户空投 (Airdrop) 了 4000 枚左右的 Handshake Coin,于是有了我的首次接触加密货币的经历。当时转换至比特币然后提现的渠道即是 OKX。界面简单、操作便捷,P2P 卖家资源也很丰富,即使是在目前国内完全禁止数字货币交易的情况下,通过人民币购买加密货币也同样高效便捷 (不清楚来自国内的注册是否已经被限制)。上文提到过的我用比特币将人民币兑换至加币交学费的经历中加拿大交易所的选择是 Shakepay,交易、提现、提币都无手续费 (但有相对较高一些的最低提现量),这也意味着可以避免以太坊离谱的 Gas Fee。虽然仅可交易 BTC 和 ETH 并且不支持币币,但还是十分值得使用的。同时 Shakepay 也发行虚拟 VISA 预付费信用卡,有着 24% 的交易比特币返现 (Cashback),也是高于其他大部分加拿大银行信用卡提供的 12% 返现。
Solana 是我比较看好 (Bullish) 的一个区块链/币种,在 BTC、ETH 等主流 Layer 1 区块链 15~25 的 TPS 状态下其 TPS 能达到惊人的 ~65,000。其建立的快速、低费率的平台应该能增速许多区块链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当然,区块链的设计普遍有着速度、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三角对立关系,其中一方的提高将意味着另两方面的一些丢失,这也是 Solana 最近网络频繁出现动荡的原因。ETH 借助其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 的引入和应用,目前是 DeFi 领域和 NFT、DAO 等应用的主要的流通货币和网络,但其离谱的交易手续费极大地提高了小额交易的成本,将投资门槛提得较高了一些。BTC 虽然技术落后,但影响力广、交易量大,有渐渐成为 Web 3.0 时代「数字黄金」的趋势。
财富自由,提前退休
本金不多,但分布得很广泛。除了企图实现风险对冲外,也是希望为未来的持续投入布好局。很重要的一点是,投资开始得越早越好,复利 (Compound Interest) 会来带来收益的持续增长。通常来说,将投资本金翻倍大约需要 72/APY 年 (APY: 年固定收益率 * 100%) (The Rule of 72)。美股的历史平均年利率大约是 10%,这就意味着需要大约 7 年才能实现本金 200%。20 岁投资的 1,000 元得等到 62 岁退休时才能将 64,000 元收入口袋。当然,这也不算是一个糟糕的方案。不过如果我们尝试从 20 岁起开始每月定投 (Recurring Investment) 1,000 元,42 年后我们将收获 6,850,000 元...
2021 年做了许多投资和理财方面的尝试,也总结了一些入门的经验,之后应该也会写一篇博客文章详细谈谈更多有关财富自由,提前退休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R.E.) 主题的想法和计划。
一些琐碎
2021 年初将博客的数据统计工具从 Google Analytics 换到了 Cloudflare Web Analytics,年底才发现 Cloudflare 只有一个月的数据存留,于是就这么丢掉了 11 个月的博客浏览、来源等访问数据... 目前换到了 Splitbee (https://splitbee.io)。
也没有网易云音乐或者 Bilibili 的统计数据,年中来到加拿大后将流媒体软件换成了 Apple Music 与 YouTube / Netflix / HBO / Disney+ / Amazon Prime Videos。
Github 上 2021 年有着 1,041 个 Commit,主要贡献都提交在了私有仓库如 Bitbuy 和 Snapod。没有持续维护 Tony 主题项目,该项目有许多的 Issues 没有解决。但技术栈过于陈旧,如果 2022 年会捡起来继续维护的话只可能会重新做包含前端和后台的新解决方案。2022 年会大概会入门更多区块链相关的技术,也意味着可能会产出一些 Web 3.0 相关的 Side Projects。
受生活方式和工作的影响,新增了一些生产力工具:
- 日历: Cron (https://cron.com)
- 规划: Linear (https://linear.app)
- VPN: NordVPN (https://nordvpn.com)
2021 年大多数时候其实挺「孤独」的,渐渐习惯了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弹自唱... 新的环境和周遭让生活中充满了 Epiphany,总需要一些发泄和自嘲的渠道吧。于是开始写一些随机的想法和 Quotes,记录生活中的 Random but Memorable thoughts。
尾声
其实 2021 过得还算不错,虽然实际成果与去年设定的生产力指标相差甚远,但也确实是以「过渡」为主基调的一年,许多事情可能已经推进到了蓄势待发的状态。2022 年的 New Year Resolutions 也着实很难确定,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可能,一年的时间里真的能做很多很多的改变... 保持基于「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的思考方式,产出更多、更好更有意义、的成果吧:
Real artists ship. —— Steve Jobs
新年快乐。
2022 请持续思考,沉淀,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