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经历了数年的等待,苹果终于终于将FCP放进了iPad,作为一个曾经的FCP重度使用者,在试用了几天后,也不禁让我对iPad产生了新的思考。

PART 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专业视频剪辑,是一个逻辑十分复杂,并且操作精度要求极高的流程。可以说,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传统键鼠以及桌面大屏幕而设计的。我们以桌面端的FCP为例:功能选项很多,光是这些按钮就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而且使用逻辑又极其复杂。在这些过程中,鼠标的高指令容量,高精准程度,指令间准确快速的切换,才能够流畅的满足剪辑的所有需求。

鼠标的各种指令操作

    大屏幕能够显示更多窗口,更长的时间线,保证剪辑的效率。而做到这些需要活动的仅仅是手腕。然而当屏幕从大变小,当交互方式从鼠标换到了手指,准确度的下降,指令容量的降低,操作有又加费劲。这时再谈专业视频剪辑,就好像是天方夜谭了。所以类似视频剪辑这样的专业软件在iPad上的破局之道究竟在哪里呢?键盘指针的加入是否会给iPad带来转机呢?

PART 2: 键盘鼠标,并非解药

    从2011年乔布斯发布iPad开始,iPad的立足之本,永远都是多点触控。苹果在iPad上的所有软件,也全部都是为了触控而服务的。的确,iPadOS支持了操作更为精准的指针。然而苹果却并没有将软件设计方向朝着指针而调整。相反,苹果给这颗指针的定义就是手指的模仿者。采用了圆形外观,视觉上就降低了点击精度,为了迁就专门为手指设计的大图标,大按钮。又引入了颇具争议的磁吸和动态变化,来去减少因为精度不匹配带来的不确定感。

iPad指针设计Session

    可以说指针的加入更大的意义是在于拓展屏幕的支持,甚至在苹果的宣传片里所展示的场景,90%还是触摸。指针是妥妥的可有可无二等公民。如果想了解iPad指针设计的思路,可以查苹果的Session。

 

 

    不过达芬奇似乎不这么想。他一上来就给了iPad最强大,最完善的功能。和电脑端几乎完全复刻的界面,快编和调色能力。理应是一记王炸。然而在真正上手之后,却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就是极强的割裂感。刚一打开就是完全不属于iPadOS的多窗口层叠方式,十分突兀。而所有控件的样式也完全同桌面端一样,是为了键鼠而设计的。按钮十分拥挤一起难以点按,高频率使用的右键菜单需要长按才能触发。并且在电脑端鼠标悬停就可以显示按钮的功能,在iPad上也没有了,对新手很不友好。多点触控手势一个没有,甚至连最基本的最列表惯性滑动,达芬奇都没有做好。

简直离谱的触控适配

(这点我是真的绷不住,感觉回到了是十几年前那个电阻屏的年代,而且无论用触控板滑动还是手指滑动都是这样)

    而我目前为止发现的针对触控的优化,也只有稍微拉大的控件间隔和虚拟数字小键盘。所以它的功能虽多,但是使用体验是很差的。另外还有一些用户频繁遭遇到崩溃和出错。

    这样和电脑端力求无差异化的界面和功能,让iPad相比Mac毫无竞争优势。触控板小的可怜,文件管理弱鸡,无法装插件,指针不好用,还有iPadOS这个枷锁,甚至12.9寸iPad+妙控键盘的重量和价钱都要超过MacBook Air。所以说,这就是我认为达芬奇的窘境,它就好像是橱窗里精致的水晶鞋,华丽无比,但却没人真的想每天穿着它。而仅仅在电脑软件上做减法,再加上鼠标键盘。并不会是iPad专业软件的正确答案。

PART 3: 不止加法

    在几个老牌剪辑软件激战正酣之时,剪映横空出世,以一种及其自动化的方式,做到了这些老大哥们无法做到或者特别复杂的事。像是自动字幕,特效,美颜瘦身这些功能。而同时剪映作为移动平台起家的产品,在iPad上一定会表现的很棒吧?非也,首先剪映在iPad上的就是iPhone的放大版。遵循的完全是手机的逻辑。所有的操作按钮全部平铺在了底部的Tab中。毫无逻辑的菜单一眼望不到尽头,多级子菜单让用户迷失方向。

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菜单

    如果说iPhone是因为屏幕大小所限,而无论iPad屏幕多大,所有的操作都被挤在屏幕下方这一小块区域,屏幕上方大量的空间都被浪费了。是这样的设计结构有问题么,并不全是。在理论上这样做确实很简洁,而且上手难度低,比如iMovie也是这么做的,使用体验也非常不错。 

iMovie的底部菜单

    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剪映已经从最开始的手机轻度剪辑,变化成了拥有追踪,抠像,降噪,模版等各种复杂功能的“专业软件”。这些功能要比iMovie复杂太多。而剪映每增加一个功能,就只用在菜单后面再加个选项,十分简单粗暴,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底部的一行菜单,承受了远不属于他的重量。所以单纯套用手机端上的逻辑,单纯在功能上做足加法,同样不会是正确答案。不过如果有一天iPad可以使用电脑端的剪映专业版,相信它的表现一定会极其亮眼。

PART 4: 永远不会是电脑

    终于,FCP来了,而借FCP之手,也能一窥苹果对于iPad Pro的真正理解。首先在界面上,就和Mac版存在诸多不同,屏幕下方是会高频次使用的操作,方便手指触达。顶部是四大主要功能,导入,拍摄,实时绘图,导出。所有的控件,弹出的菜单,拨轮,开关都经过重新设计,都完全遵循了iPad的上的设计规范,让用户体验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对触摸的支持可以说无可挑剔。拖动,缩放,Drag and Drop都非常自然。

Final Cut对于触控的适配

    除了这些改动,让我觉得最棒的设计,就是边缘的调节轮,而我更愿意称它为“赛博数码表冠”。数码表冠的出现,解决了在apple watch使用触摸操作时遮挡画面内容的问题,同时又增加了操作的精准度,让滚动,缩放在小屏幕上能够更加省力而优雅。而FCP的转盘干的,不正是相同的事么。需要精确到帧的拖动操作和粗大的手指的矛盾不可调和。滚轮的加入,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大幅减少了操作需要花费的力气,而这对相隔了九年的设计,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呼应了起来。

数码表冠和调节轮

    当我们再看看具体的功能,Final Cut高情商的说算比较克制,下面列出我使用几天发现的一些限制:

  • 视频素材全部需要拷贝到机内存储(十分蛋疼)
  • 效果器,发生器少了许多
  • 无法嵌套子序列
  • 没有专业调色,调色参数和iPhone的相册编辑类似,同时无法使用颜色蒙版
  • 音效库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几十首可以自由调整长度的背景音乐
  • 素材管理,取消了“事件”的概念,相当于少了一个层级
  • 素材无法进行“速度切割”,只能整段调速
  • 工程文件只能单向导入Mac,无法反向导入

    必须承认完全比不上达芬奇专业。但专业并不一定代表好用,在iPad上这些新的设计,功能上的限制,让FCP的定位特别明晰。他的优势绝对不在正襟危坐的工作室里,电脑桌前。而是在沙发,在出差的飞机上,在片场,在一个灵感迸发的瞬间,因为他是专为触控,专为iPad所打造的,所以在几乎任何地方,不需要键盘指针,即刻开拍,即刻开剪。而这些都是Mac无法做到的事。对于一般用户来说,FCP的功能足矣。而对于更为专业的用户,当回到电脑前,相比其他剪辑软件,又能从iPad无缝切换到电脑继续进行工作。而这才是iPad无可替代的最大价值。


    所以iPad上的专业软件,需要的不仅仅是减法,更多的是加法,是创新,是新的排列组合。iPad的前路,并不会是拼命跟在电脑的屁股后面用它略显蹩脚的形态“东施效颦”,更不会替代Mac成为下一台电脑。而是立足于触控,用自身便携灵活,以及Apple Pencil打造独特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