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放轻松」征文活动。

催化剂

活了二三十年的人生,经历过12年寒窗苦读,高考的奋战到底,进到大学体会到不同家境不同道路的,出国留学,子承父业,出到社会之后马上就是996,家人紧逼的相亲市场,晚上睡个好觉也难,想要放轻松的打盘游戏,也容易因为买错一个装备,而在游戏里和别人吵架,忙着保护家人,睡觉的时候也想着明天的工作进度一直没有进展,睡不着了明天更加没有精神加快进度,就更难以放松入眠。如此恶性循环,可能是这个社会大部分人的缩影了。甚至可能有人看到这里,心跳加速,都想关掉这篇文章了。

Talking more is just like bullshit. 直接入主题。

原则

有两大原则:

  1. it's okay to be not okay.
  2. 人生课题分离。

实操

it's okay to be not okay

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要竭尽全力去做各种事情,每个人都期待着你可以“出人头地”,有一番大事业,如果只是想成为一个简单的小卖部老板会被别人耻笑,因为不够伟大,太过渺小,一定要每个人都是科学家,医生,律师。如此环境熏陶下,真是上吊都不敢松一口气。

解法也很简单,`it's okay to be not okay`。李嘉诚,马斯克只有一个,你也只有一个你,没必要要成为别人,你自己就很好了。而这些话我们需要有一个人去每人的提醒自己,不需要时刻紧绷,不需要时刻面对糟糕的人或事情。可能身边的朋友的鼓励,一句"你做得很好了",就可以让自己松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样的朋友(😂)或者觉得这种做法很尴尬也没关系,有很多app可以每天定时的来一句提醒自己放松的说话,比如:motivation,每天定时服用,这个和罗永浩先生的鸡汤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知道人性的弱点之一是懒惰,半途而废。为了给自己打气,他买了一百多斤的成功学励志类二手书,堆在房门口,想放弃的时候,就拿出一本翻翻,一口气上了三天学(💪)。

 
motivation的"鸡汤"

人生课题分离

这是我看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得出来的,你应该要知道什么是你“人生的课题”,什么是别人对你的期望。“人生课题”分成三个部分:交友,工作和爱。

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 “被讨厌的勇气”

还有最让华人圈头痛的父母写子女的关系。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 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己经失去了自我。

--“被讨厌的勇气”

这个时候就要祭出最强法宝

担心无用论
担心无用论原图

...

你居然看到了这里,看来你的这口气憋了好久,要放松一下,我的朋友。见是你,就把最后这个法宝也给你了,“信仰”。

简单来说,就是把这个鼓励你的朋友转成“信仰”,比如在南方多是观音菩萨(本人无神论者,只是作个比喻)。如果你旅行的时候,因为另一半要吃某一样制作耗时的甜点,而错过了尾班车。这个时候先不要生气和埋怨,可能是菩萨想要邀请你再探索一下这个地方,你转换了心态,说不定第二天真给你找到更好的风景和美食。存在即是合理。

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这个习惯,人们还得相信改变是可能的。而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体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 “习惯的力量”

结语

多的不说了,放轻松不轻松,你也很努力了,it's okay to be not okay。别忘了奖励一下走到这里的自己。

参考

  1. 我目前的人生
  2. 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3. 书籍“习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