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应对Mac上游戏不足,优化不够的情况,我决定购入一台可以支持玩耍epic和steam平台游戏的掌机,steam deck发布之后其实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23年11月发布了oled版,在普通版基础上有了不少改进,总体上来说是一部不错的游戏机。

2024年2月,steam deck oled(后文简称“sd”)在国内的第三方卖家溢价600元以上,亚洲代理商komodo在春节前刚好有货,就购入一台steam deck oled 512G版本,是镜面屏。让亲戚从香港带回来,省了路费,总共花费不到4300人民币。这个价格乍一看很贵,比ps5、xsx还贵,但是细想,这些主机最贵的还是游戏,一个游戏可能就已经几百块,还不能带出去玩。而windows掌机甚至更贵,所以sd也不算很贵。

拿到手后体验了三周左右的时间,终于意识到要写完这篇文章才行。关于steam deck lcd版本的测评视频和文章已有不少,但是针对steam deck oled的却还是不够多,所以分享一下我的使用体验给大家参考。

开箱

先放一些刚拿到手的时候拍的照片。

快递盒还挺大的
盒子里还有一个包装袋裹住产品包装盒
这才是steam deck的包装盒
打开盒子
左边就是充电器
本体安静地躺着
第一次拿着感觉挺大的

开机后自动更新系统,在广东移动和联通宽带网络环境下,使用中文,很快就进入了登录steam帐号的界面。游戏更新下载速度非常快,但是社区内容无法打开,表现和桌面端steam的表现一致。

游戏机第一印象就是大,在大学的时候摸过室友的switch oled(后文简称“ns”),虽然当时并不觉得有多轻多小,现在就可以明显感觉sd是肯定比ns还要大的。

上手之后感觉份量很足,600多克拿在手上长时间玩肯定是会累的。

对了,在sd登录帐号之后就会得到一套steam送给你的礼物,包含个人资料背景,个人头像和头像框等。还有在首页可以看到steam有个横幅告诉你,他们专门开发了一个精美的免费游戏来介绍sd的使用方法,一定要先去玩!否则就会变成像我一样玩了一个星期才发现有这个游戏,之前无师自通摸清了sd的使用方法,还纳闷为什么sd没有说明书……

折腾

因为steamos的开放性,拿到手简单体验之后,我就想探索这部游戏机到底可以做什么。众所周知的原因,steam deck在国内默认不是满血状态——你需要科学地上网。在sd上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使用tomoon这个插件,可以代理sd的一些流量。要安装插件,就要先安装Decky Loader这个软件,具体安装方法可以看少数派这篇文章 ,里面也有提到插件,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实用的有To Moon(代理),Pause Games(切出游戏后自动暂停),Storage Cleaner(清理游戏的一些缓存文件),CSS Loader(给sd换上喜欢的主题),ProtonDB Badges(在游戏界面显示sd的适配程度),SteamGridDB(主要给非steam游戏换封面背景图等),Animation Changer(自定义sd启动影片)和Play Time(统计在sd里的游戏时间)。

安装好这些插件之后其实才算是刚刚入门而已,因为我不满足只玩steam的游戏,我每周都勤勤恳恳地在epic领取游戏可不能浪费了。接下来就变成了折腾如何在sd上安装epic、gog等客户端。

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在sd桌面模式的应用商店安装heroic启动器,一个第三方的启动器,可以在一个软件里登录epic和gog等帐号、安装游戏,缺点是存档可能不会同步到epic和gog。所以我选择了最稳妥的直接安装对应的客户端这种方式,保证存档可以同步到云端。网上有不少教程已经有些落后而且麻烦,我建议在sd桌面模式打开浏览器,找到non steam launcher的github项目,这个软件可以一键式安装你想要的客户端,并且帮你添加到游戏模式中。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其他平台的游戏优化比steam的游戏要差一些,帧数就是会比steam版本要差一些,比如steam版可以60fps的,其他版本只能30、40fps。越是3A大作,这个问题越明显,由此也可以看出sd的优化实力。而且为了云存档,每次玩游戏都要先打开epic或者gog客户端,再用触控板点选运行游戏……这一串操作比steam摇杆按键选择体验差了一大截。

后来还安装过switch模拟器,但折腾完了还是觉得,steam上的游戏才是体验最好的。

续航

选择sd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sd不是掌上笔记本,是掌机。虽说windows系统可以轻松玩到绝大部分游戏,但是windows同时也带来续航差的问题。sd在续航方面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玩3A动作游戏古墓丽影的时候,大概可以玩两小时;玩2d平台游戏死亡细胞可以接近8小时。当然,不同游戏优化程度不同,续航也难以一概而论。我玩了这些天下来,发现sd的最大输出功率在20W出头,续航就对应2小时左右了。

待机一天大概消耗15%的电量,几天不玩的话,就需要充电。

游戏体验

主要看游戏是否适配到sd,适配好的,自然就是流畅游玩;适配差的,严重的就是打不开、闪退,比较轻的就是游戏卡顿,文字太小难看等。

续航基本不是问题,重量才是。实测我在玩古墓丽影这款动作游戏的时候,拿在手里两小时手腕感觉已经十分疲劳,必须把sd支撑在其他地方才行,这也许就是物理防沉迷吧。

刚上手我明显感觉按键摇杆比xbox one 手柄要小一些,肩键因为位置和尺寸的关系也没有xbox手柄的好按,不过玩一两个星期之后也差不多适应了。

配件

因为买的是港版,所以需要另外买一个英标插头的转接头。也考虑过直接买一个45W以上的PD充电器,但是后来还是觉得这就浪费了原装充电器,而且我其他设备并不需要这么高功率的充电器,干脆还是用回原状充电器,只是加了转接头之后体积比较大。

一开始还担心512G版本的镜面屏反光很严重,在淘宝提前看好了AR 膜,但拿到手后其实感受没这么明显,也就没必要买了。其他保护壳之类可能会增加游戏机重量的东西,我一概没买,平时也是裸机使用。

总结

尽管在sd上安装了不少平台的游戏,但是实际玩下来,还是steam平台的游戏体验最好。多次使用gog和epic客户端的时候都想:在steam买多一份算了。

其实我不是一个经常打游戏的人,有时候遇到一个好玩的游戏才会玩一下,sd就是这样满足我的小小娱乐需要的存在。

本文同步发布于博客 www.lmkiki.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