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一篇在这里:再看《局部》(一)
其实,到最后,我没能坚持看完《局部》的第二季,现场看展这种讲述形式更多在讲作品本身,要么就是画家的生平故事。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些有趣的理论和观点。
所以,倒是旁边推荐了一篇谈论 IP 与包豪斯的采访让我很受启发。
IP和宗教
最成功的IP是宗教。
有自圆其说的世界观甚至宏大的理论基础支撑。
有生动的人物和故事。
宗教往往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涵盖了对生命、宇宙、人类存在等基本问题的解释。这个理论基础通常会涉及一系列教义、经典文献、信仰原则和仪式构成,为宗教IP提供了一个牢固的框架。
这些世界观和理论基础为IP提供了深度和广度,使得故事可以在这个框架内进行探索和发展。同时,宗教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往往成为了人们的灵感源泉。从古老的圣经人物到各种神话英雄,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往往代表着某种道德、信仰或智慧,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些故事不仅在宗教仪式和传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被广泛地用于文学、艺术和娱乐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IP资源。
包豪斯
艺术家的前身是工匠。
这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孩子,他家邻居是一个老鞋匠,一生坚持用手工的方式给别人做鞋子。过了短短几年科技发展,工厂买来机器也可以做鞋子了,小孩儿再去看老人,店不在了,老人也不在了。
这是个简单甚至无趣的故事,但确实是现在每天正在上演的朴素事实。视频里谈到新艺术运动的主要思想正是强调工匠的地位,强调手艺的重要性。
接下来又谈到了包豪斯,在包豪斯的理念看来,拥抱机器时代,使艺术家和工匠结合。在这两种身份的结合下,实际出现的刚好是我的职业——设计师。不同于以往的设计师,这种理念下催生出的是”新品种“。他们精通工匠的手艺,同时拥有艺术家的审美
传统观点认为艺术家都是在制作一些漂亮,并不实用的东西。而工匠做的东西,确实使用,但不好看。包豪斯希望尽力做到的是,一件物品可以又好看又实用,越好看越实用,越实用越好看。
第一句我是赞同的。” 越好看越实用,越实用越好看 “,真的非常难实现,可遇不可求。就算做出来了,我相信作者自身更倾向于认为是神通过他的手做出来的,他自己更像是一个介质。
less is more 并不是简洁意味着无趣,而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入作品中,容不得半点差错。
非常赞同。只是,无论我自己的画还是写的文章,其实还远远没到需要 less 的阶段,还在 more and more 的努力攀升中。毕竟,连 more 都没谈不上,有什么可 less 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