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网上冲浪”这个词,好比互联网是一片大海,网站是互联网这片大海的浪花,而浏览器正是你脚下的那块冲浪板。

如今,浏览器是每个数字打工人天天会用的东西,我对这块冲浪板还是蛮挑剔的,在强迫症的加持下,自然会把这个工具打磨到最为顺手,也练就了一套自己的用法。隔三差五也会有人问我用什么浏览器,怎么上网更科学(不是你想的那个科学)。索性单独开一篇写完。

优秀的浏览器

选用工具,大体的标准我在2024年,如何优雅使用WindowsPC (cgartlab.com) 一文里谈到过,针对浏览器的话会有些不同。

第一,唯快不破。

浏览器不够快,心情都是糟糕的。可能3秒打不开一个网站,你都会觉得这是网站的问题。我对自己的网站也是这个要求,首先得够快,人们只会越来越没有耐心等待的。

第二,功能多不要紧,能关掉就行。

标签组,收藏夹,密码管理,侧边栏,翻译,朗读,阅读模式,隐私和安全。这些是现代浏览器都会标配的功能,这还不算其他的特色功能,已经太多了。功能当然越多越好,但必须得能关掉,不是所有人都会用到的,开着不用就是累赘,必然影响速度。

第三,方便还好看。

这点主观因素占多,极客们恨不得在命令行里直接开网页,炒股的阿姨恨不得开机就能看到K线。好看也是,萝卜青菜,不赘述。

我用过的

从大名鼎鼎的 IE 7/8/9/10/11、360、遨游,到 Chrome、Opera、Firefox、Safari、Min、Tor、Arc。可以说一路磕磕绊绊,折腾得惨不忍睹。

自从上大学时,偶然知道了国产的浏览器都是 Chrome 内核的套壳,就再也不用了,绝不是什么夹带私货、速度慢、全家桶、卸载不干净、一天到晚刷存在感、隐私安全等问题。我想,大部分有理想有品味的同学应该还是用 Chrome 的多一些。

有必要科普一下的是,一款浏览器的精髓是它采用的内核,这东西是实打实的硬核工程,世界上能叫得上名号的浏览器都是用的自主研发的内核。

据我所知,这颗星球上的浏览器内核只有5个:

  1. Trident 内核(IE内核):这是微软开发的浏览器内核,也被称作IE内核,是最早的浏览器内核之一。基于Trident内核的浏览器包括Internet Explorer、Maxthon、The World、360浏览器等。Trident内核的特点是兼容性好,能够很好地支持各种网站和网页标准,但渲染速度相对较慢。
  2. Gecko 内核:这是Mozilla Foundation开发的浏览器内核,被广泛用于Firefox、Netscape 6及以上版本等浏览器。Gecko内核的特点是代码完全公开,开发程度高,渲染速度快,能够提供更好的网页渲染体验。
  3. Webkit 内核:这是苹果公司开发的浏览器内核,也被广泛用于Safari、Chrome等浏览器。Webkit内核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并且不受IE、Firefox等内核的约束,因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Webkit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内核之一,因为其性能表现优秀,能够提供流畅的网页浏览体验。
  4. Presto 内核:这是Opera Software开发的浏览器内核,也被广泛用于Opera 7及以上版本等浏览器。Presto内核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能够提供更好的网页渲染体验。然而,随着Opera浏览器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Presto内核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
  5. Blink 内核:这是谷歌开发的一个基于Webkit的浏览器内核,也被广泛用于Chrome、Opera等浏览器。Blink内核继承了Webkit内核的优点,同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更快的渲染速度和更好的兼容性。国产的浏览器都是在这个内核的开源项目基础上做的“改装”,如果 Google 没有开源这个内核,就没有国内什么事儿了,之前还闹过一个笑话

既然内核就这么几个,当然各家对自己的“亲儿子”做的优化和维护是最到位的,从这里面选当然最好。

目前我在用的

image

主力是 Edge。

其实对 Edge 慢慢变得又爱又恨,恨就是因为越来越“笨重”了,第一次打开永远是乱糟糟的,好在像刚才说的,不要的功能都可以关掉。

爱的话还是应该用的 Blink 内核,够快,支持原生 Chrome 的扩展插件。可以用微软账号无缝同步书签、历史记录,甚至发文件到手机。今年 UI 也升级了,总体还是好看的,希望默认主题可以做到纯粹的 Fluent Design 风格,那就可以养老。

再一个是 Safari。

没别的原因,Apple 生态下表现最佳。UI 没得说,跨设备同步没得说,速度没得说。

唯二的缺点,一个是过于“安全”,有时候会碰到“由于无法和服务器建立安全连接”,打不开网站的问题,甚至打开自己的博客都会遇到,总是会让我怀疑是服务器的问题。另一个是扩展插件种类不丰富,一个去广告的插件居然要额外装一个 App。

Edge 的开箱配置

Windows 10/11都是自带的,其他平台可以在这里安装。建议用微软账号登录,开启所有的同步功能。这样以后换机器,就不用再设置一遍了,非常方便。

如果是从别的浏览器“搬家”,也一样建议先登录微软账号,再导入别的浏览器数据,一劳永逸。

开开开关关关

Edge 的设置选项太多了,好在设置界面有个搜索框,可以搜索各种设置选项,不用挨个找,我也不用挨个写位置

  • Microsoft Rewards :关,没用,国内不支持。
  • 这一页除了防止跟踪/Microsoft Defender :开,冲浪,安全第一,其它都可以关掉。
  • 悬浮菜单:关,为触屏设备设计的,对键鼠操作不友好。
  • 在浏览器中打开 Office 文件:关。
  • 这一页:都可以关。
  • 启动增强:开。

其他的选项按自己的喜好需求选择就好,对性能影响不大的。这些设置完,你的浏览器一定会轻快简洁不少。

一些隐藏设置

和 Chrome 一样,Edge 也有一个隐藏的设置页面,里面有很多实验性功能。其实已经很稳定啦,只是这些功能更多是给开发人员用的,关了不影响使用,但开了通常只会更好用。

在地址栏里输入 edge://flags/ 就会打开实验功能设置页面,设置如下:

  • 平滑滚动:开,最新版默认是开着的。
  • 动态高帧率滚动:高刷新率显示器,开,纵享丝滑。
  • GPU硬件加速:开,降低CPU占用,据说会更省电,我没对比过。
  • 多线程下载:开,下载真的会变快。
  • 和谐滚动条:让滚动条从大方块变成圆角,更好看,开关随意,看个人喜好。

这个页面只有英文,好在这些选项也是可以搜索的,可以照着下图抄作业。

image

好用的扩展

扩展插件不建议多,导致速度会变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多了会容易互相影响。而且建议用 Chrome 商店里的来安装,更新最快,用着最放心。

沉浸式翻译

沉浸式翻译

推荐几个我最常用的:

  • 沉浸式翻译神级插件,效果太惊艳了,最好的网页翻译工具,没有之一。
  • uBlock Origin 占用极低性能的去广告插件,没什么自定义的需求也不用设置,开着不用管它就好。如果还会碰到没隐藏的广告,直接在那个广告上右键菜单,可以隐藏掉你不想看见的任何东西。
  • 油猴脚本这是个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的好东西。本质是个网页脚本管理器,你不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总之,通过它安装一些小脚本,可以实现很多有用的功能。比如电商比价,视频去广告,网盘资源搜索,优化特定网站的界面等等,能实现的功能相当多,得自己慢慢探索,网上介绍它的文章有很多,这里不展开说了。不过也不建议安装太多脚本,一样会影响性能的。
  • SwitchyOmega:用来单独设置浏览器的代理工具,同时会检测出来当前网站有哪些连接是断掉连不上的,当然还可以给不同的域名设置不同的代理,保证最优的连接状态。
  • RSSHub Radar:又是一枚神器,习惯使用 RSS 订阅服务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吧。几乎能把90%以上的网页转换成 RSS 订阅服务。

写在最后

除了这些基本的设置之外,浏览器还有一些快捷键,熟悉之后也是十分高效的。我用的比较多的是这些:

  • Ctrl+L:快速搜索历史记录、书签、网址
  • Ctrl+T:新建标签页
  • Ctrl+H:历史记录
  • Ctrl+J:下载列表

随着时间慢慢习惯这些快捷键,以及记得常用的一些位置,最终肯定会节省很多时间。不需要全部参考我的做法,有些太强迫症了,还是有选择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更好。如果你有更好的使用技巧,欢迎讨论交流。Pe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