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接近尾声,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刻,在「个人理财」这个小类里,我今年做得比去年要好,一是完成了年初设立的储蓄目标,二是建立了一套清晰的理财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流程),这套 SOP 的最大优点是让理财变得近乎“半自动化”,降低了执行的阻力,它主要包含三个关键步骤:分类、记录与复盘。
一、分类——“五笔钱”账户的建立
每月工资到账后,我会第一时间进行分类,将钱转入五个账户中:
- 账户一:本月生活费账户(货币基金):我的生活支出相对固定,每月除房租外的开销一般在3000-3500元之间,因此,我会将3500元转入生活费账户。
- 账户二:房租账户(货币基金):房租是按季度支付,我会先将房租存入一个专用账户中,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进行支付。这个账户也放在货币基金中,方便灵活支取。
- 账户三:短期活钱账户(货币基金):这个账户用于应对计划之外的支出,比如人情客往、突发的旅游安排等,这个账户我会保持1万元以上的额度,如果少了,就从工资中补足。
- 账户四:投资账户(货币基金):我每日定投股票基金,会将定投金额提前转入该账户,确保自动扣款顺利完成。
- 账户五:储备金账户(银行定期存款):按照《小狗钱钱》等理财书籍的建议,一般要准备3-6个月的平均家庭支出作为紧急储备金,如果家庭收入比较稳定,3个月支出即可,如果家庭收入波动较大,则建议放入6个月支出。我父母的花销大约与我一个人的花销持平,所以我放入了2*6=12个月的平均个人月支出。这笔钱是应对失业、生病、事故等花销较大的情况,非紧急情况不会轻易动用,因此将其存入银行定期存款中。
如果这个月有额外收入,我会转入账户三,如果账户三超过2万元,我就会将多的1万元转入账户五。
分类的目的在于确保每笔钱都“各司其职”,同时保持一定的风险意识。当我的生活费账户里只有3500元时,我就会按照我只有3500元来生活,而不是没有节制地消费,没钱了就从储蓄账户里支取。《南史》里讲,“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理财也是这个道理,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有备才能无患。
二、记录——让一切都清晰
翻看不同的社交平台,所有的理财建议都会提到“记账”,事实上,单纯的记账并不会让支出减少,它最大的作用是让每笔收入和支出都清晰可见,从而有助于优化收支结构。
例如,今年7月时,我几乎每天都会买一杯9.9元的生椰拿铁,一个月下来,这笔支出接近300元,占我非房租支出的近1/10, 月底总结时,我决定将这笔支出进行缩减,改用自购的鲜牛奶和咖啡粉,结果整体支出减少了50%。
我观察到,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沉迷大额消费,但是很容易进行高频的小额花销,9.9元的咖啡,19.9的饰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消费,通过电子支付变得不再有痛感,但累计起来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通过记账与复盘,你会清晰地看到这些小额支出对财务的影响。
三、复盘——吾日三省吾身
复盘的力量是巨大的,市面上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记账软件,能够帮助我进行收入和花销的分类,我需要做的,只是定期进行复盘。
我将复盘分为日复盘和月复盘两部分:
- 日复盘的目的是及时纠偏,比如今天多花了20元,那么我就会提醒自己,明天需要少花20元,在这样的一种动态纠偏中,月支出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 月复盘则更为宏观,需要回顾整个一个月的收支情况,并与前几个月进行对比,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例如,某个月收入增加了200元,是因为投稿获得了稿费。那么,我是否可以尝试在下个月继续投稿,逐步将这笔偶然收入变为常态收入?又例如,这个月支出减少了300元,是因为开始自制晚餐替代外卖,这不仅降低了花销,还改善了健康。那么,是否可以保持这一习惯?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复盘中,我发觉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优化,我开始思考我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是毫无节制的吗?应该不是,是节衣缩食的吗?也不是,我想要的是一种“足够”的生活,既不匮乏,也不富余,在这种刚刚好的平衡里,我能看见最本质的自己。
尾声
我最近在阅读FIRE理念的相关书籍,我愿以Collins在《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中引用的一则寓言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两个儿时好友长大后各奔东西。一个成为谦逊的和尚,另一个成为国王手下富有而有权势的大臣。多年后,他们相遇。当他们叙旧时,肥胖的大臣(穿着华丽的长袍)可怜瘦弱而衣衫褴褛的和尚。
他说:“你知道,如果你能学会迎合国王,你就不必靠米饭和豆子过活了。”
和尚回答说:“如果你能学会吃米饭和豆子,你就不必迎合国王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介于两者之间。至于我,想要离和尚更近一点。